CNYD•BLT

news1.jpg
blt9.jpg

    新华网沈阳10月27日电(记者姜敏)留德博士后韩旭带着世界领先的智能振动控制技术,来到沈阳远大科技创业园担任振动与精密系统研究所所长。在他看来,远大推行的“知识私有化”科研激励机制,是他选择扎根这里的首要因素。

    担任创业园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的李雄浩,之前是武汉一家企业总经理。他更看重创业园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效率和研发人员终生受益的机制。

    “中国传统的科研成果只有不到10%的产品转化率,经济效益太低,我来这里就是希望每个有前景的科研项目都转化为产品。”李雄浩说。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700余名研发人员进驻园区。这是沈阳远大集团建立“知识私有化”、“个人终生受益”新机制带来的变化。

    成立于1993年的远大企业集团是一家非公有制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幕墙、电梯制造、科技电工、工业住宅等领域多元业务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沈阳远大集团董事长康宝华说,知识存在于科技研发人员的头脑中,要尊重知识和人才,只有用“知识私有化”的理念来管理科技创新才是根本路径。

    遵循这一思路,沈阳远大集团在国内率先实行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分离,即科技创业园与企业集团分离,成为独立核算的公司制研发单位,科技研发人员的知识、技术、知识产权全部作为商品进行转让。科技人员在获得研发成果转让收益的基础上,产品在市场上每完成一次销售,研发人员都能再获得一定比例提成。

    据沈阳远大科技创业园副总裁李向琦介绍,创业园是远大集团与沈阳市科技局、沈阳市经信委共同投资组建,日前正式开业运营,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设有建筑研究院、科技电工研究院、工业工程研究院等核心研究院。建立知识私有化、个人终生受益机制,有利于从根本上保障研发人员的利益。

    李向琦说,以博林特电梯“卓悦Ⅱ”项目为例,研发人员在该项目立项通过后得到300万元风险贷款,研发成果转化后以600万元转让给博林特电梯,在偿还300万元风险贷款后,研发人员能得到300万元收益。同时,在产品投入市场以后,每卖出一台还将获得一定比例提成。

    目前,远大科技创业园内共有41个研发项目正在进行,这些项目中的80%能在明年6月前转化为产品,转让费将高达5000万元。

    韩旭的研发团队多个项目已进入最后试验和完善阶段。“我的研发团队效率不低于德国同行。大家用的热情投入自主创新。”韩旭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创新激励机制已产生积极的科技资源配置效应。目前,科技创业园已实现专利授权199件。

    沈阳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隋莉说,在中国传统研发体制和机制下,研发机构无偿给企业研发新成果,导致责、权、利不分;由于企业内部追求利润指标,不舍得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导致成果转化难,大部分成果被束之高阁。现在,将研发机构从企业中剥离出去,按市场化进行运作,找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契合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